观墨云

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作品展评审结果

观墨云官方关注 2023-02-14 21:47:47 浏览1879次

  2023年2月6日,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作品展评审委员会在西宁完成了评审工作。本次展览收到来稿691件。

  现发布展览的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3年2月10日-2月16日,共7天。公示期间,如发现有违规问题,可向青海省书协(办公室)举报;公示期结束后,仍接受对有关违规现象的举报,举报材料要求信息准确,事实清楚,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将依照相关规定调查处理。

  举报电话:0971-6128962

HAPPY CHILDREN'S DAY

入  展
(姓氏笔画排序 71人)

马申睿 马伊卉 马俊熙 马凌翼

马菲娜 王万平 王占成 王昊怡

王海峰 王梓旭 王梓然 王婧玲

尹煜巽 孔繁一 邓太加 龙静怡

叶德铭 史海璐 兰星辰 任锐邦

刘玉瑞 刘柯铄 刘俊帆 安子祺

安继尧 许灵慧 苏雯璟 李 轩

李佳滢 李致龙 李积均 李雅惠

杨子晴 杨华凌菲 杨果凌浩  

杨岩澄 肖博雯 吴敏荟 冶 祯

宋长瑞 张昊源 张雅娇 陈书瑶

陈 轩 陈昱超 罗梓萱 金昌宁

胡昕悦 胡峻熙 段国昊 秦一铖

袁艺铭 贾沛霖 贾懋林 徐桐菲

殷 凯 高 兴 郭一涵 郭子颖

剡伟瑜 常家琪 梁静妤 韩静一

惠语茜 程家庆 鲁浩阳 蔺敏华

熊怡娴 滕国旭 颜儒鑫 霍钰文


 入  选
(姓氏笔画排序 109人)

卫嘉悦 马天予 马欣怡 马 烨

马琳轩 马潇轩 王芃昕 王若霖

王佳妮 王佳琪 王树琛 王胜轩

王祥荣 王琼彬 王博章 旦增加

叶熙晴措 申安昌 史君昊 吕梦瑶

吕登骐 朱全涛 朱明杰 朱泓基

仲雅轩 刘雨霏 刘懿珺 衣彩银

闫淑馨 米明皓 祁子轩 祁生梁

祁圣杰 许一凡 纪沛铭 严兆超

杜雨珊 李文嘉 李启菲 李秉蓉

李悦琪 李翊宁 李睿蕊 杨超德

杨紫轩 吴予晴 吴翔辉 贺美安

何 硕 宋育钊 宋柯颖 宋维钊

张文华 张永新 张言舒 张庭榕

张烨萱 张宸溪 张智雄 陈文欣

陈亚楠 陈妍卉 陈宜杨 陈星安

陈海宁 陈熙恩 范增琪 欧阳尚林

罗浩瑜 季瑞莹 岳沛颖 周启磊

周 彬 郑昱昕 赵文渊 赵文博

赵文睿 赵彦杰 赵梓伊 赵 睿

胡妍洁 胡奕宸 茹元媛 柳诗涵

侯嘉睿 贾依桐 钱桑迪 徐有之

高安然 谈 真 谈惠清 曹明泰

韩志辉 韩克农 韩恩泽 覃梓洋

智熙玥 鲁永昕 鲁 强 童佳琪

谢子晨 蒲万顺 蒲姝涵 窦俊凯

蔡文沛 樊泽希 潘颖杉 薛 琴

薛嘉琪             




少年组名单


入  展 
(姓氏笔画排序 52人)


马顺宇 马彦文 马紫涵 马皓轩

马馨萍 王世栋 王勃涵 王昱涵

王家齐 孔银昊 朱欣冉 朱怡年

刘馨遥 安庭毅 孙文甫 阳佳澄

芦春鑫 李文昕 李 玉 李吉成

李欣怡 李欣桐 李宜桐 李美琳

李培源 杨含章 吴雨铮 吴 寒

宋育骞 张芸华 张顺鑫 张跃馨

陈文涛 陈兴睿 陈 婧 范霖轩

周柯亦 周思琪 钟昱婷 俞瑞恩

高瑞雅 郭松恺 郭显贵 郭思语

谈 杰 常新蓉 崔峻绮 彭毛吉

蒋开瑞 谢文果 鲍来星 颜 祯


入  选 
(姓氏笔画排序 74人)

马安妮 马良宁 马姝婧 马 卿

马悦涵 王多庆 王谊昊 王梓凝

王敏娜 巨亚宁 牛尊泽 卞紫玥

龙珠加措 东占裕 冯华俊 邢睿

吉文萱 任勋帮 朵梓嶙 刘小莉

刘梓馨 关永萱 许紫琳 严 杰

苏妍琳 李广雄 李延艳 李宇飞

李安卿 李建和 李建栩 李俊凯

李晓睿 李雪瑶 李 皓 李福东

杨紫祺 狄 青 应永昊 辛擎睿

张子裕 张延博 张吴华 张淇山

张雯婕 张雅楠 张裕媛 张慧聪

 陈广乾 陈增旭 苗慧彦 周本才让

周钰嘉 周紫辕 段丽晶 俞昊阳

贺生鑫 徐一砚 高辰栋 郭显福

郭 瑾 唐永辉 盛延文 彭祖兴

韩子文 惠奇文 谢怡飞 鲍永晔

蔡家昕 蔡智宸 雒富祥 魏美琰

魏泰仁 魏婉彤        

图片



评审感受评委谈 


 刘建平 | 

评委


  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共收到符合征稿启示要求的664件作品,其中(少儿383件、少年281件),因受疫情影响,收稿数量较上一届略有下降,虽然作品数量减少,但作品质量大幅提升,无论是从书体取法、作品形式和书写能力上都有了长足进步。由此可见,连续举办少儿书法展有了效果,也看出指导老师在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广泛取法,用心、用情、用功来做书法培训上下了功夫,同时也看到了青海未来书法发展的希望。

  纵观整体评审过程,规范、严谨,体现公正、公平。为鼓励少年儿童学习书法热情,评委会适当增加了入选名额。

  评审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当引起指导老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一、书体单一。主要表现在楷书以唐楷为主,写欧体比较多,出现书体“撞车”;写隶书大多以曹全为主,且有用楷书笔法写隶书,应当引起注意。

  二、错别字时有出现。有些作品在评审时因有些字多笔或少笔现象,或简单把隶书字书写成楷书字等原因遗憾淘汰。

  三、同一个内容、同一种纸张、同一种书体、同一种形式,多件作品同时出现,评审优中选优,入选机会减少。

  四、用铅笔或淡墨沟线后,填浓墨书写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方法在平时训练时可以运用,但在参赛作品中应当避免。

  另外,没有盖印章,使作品不完整,影响入选。


 陈萍 | 

评委


  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投稿作品正书(篆隶楷)、行书、草书各体兼备,取法广泛,充分反映出我省对少儿书法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书法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少儿书法作品在创作形式和技法上均有所提高,部分作品形神兼备、笔法老辣,为青海书法梯队储备了人才,未来可期。衷心希望少儿作者保持对书法热爱的初心,保有自己的本真,创作出符合各年龄段少儿发展和审美特点的作品,展现新时代少儿的精神风貌。


 孙发祥 | 

评委


  本次投稿数量较上次有所减少,可能是受了疫情影响。作品中真草隶行篆诸体均有,整体水平较上次有所提高。来稿中隶书占比最大,行草书较少,篆刻一件没有,上次展览还有4件篆刻作品入展。

  这次评审与以往一样,为保证公正公平,采取分类分组评审、交叉复查、最终评选出入展作品123件,入选作品183件。

  在评审中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格式问题。有的作品尺幅偏小甚至过小,只有三四个字,尺幅偏小,不能反映作者的综合水平,则很难入选。

  二、文字错误。作品中个别字出现多笔画少笔画的问题;甚至有明显的错别字,错别字是硬伤,一定要注意避免,建议投稿前多请指导老师认真审查。

  三、落款问题。这次投稿中对落款位置,印章选择,铃盖位置等比较重视了,但有的落款字体偏大、偏多、拥挤且不协调。而且落款与正文字水平相差很多,说明作者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平常要加强对落款尤其是自己名字的练习,使落款与正文字水平尽量保持一致。

  四、这次展览家长和孩子都很用心,用的是专门的展览用纸,形式多样,也容易出效果。而有的则用纸不讲究,笔画洇晕字形走样,影响了孩子水平的正常发挥。

  五、描摹痕迹明显,不少作品先用铅笔等画样,再描摹写成。有的家长急于求成,想走捷径。而太过功利的教学与学习往往会欲速则不达,甚至会误导孩子,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与我们陶冶孩子情操、培养其艺术素养的目标相悖。

  六、还有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一首唐诗中的常见字,孩子们为何用了一个即使古人也不常用的写法,让评委现场查字典辩别;有的甚至用了一个所谓现代名人写的一个错误写法,答案可能是:该学生临了一本编辑质量不高的集字帖。所以家长要注意,买字帖要选编辑质量高的、正规出版社出的书,或请书法名家指导购买。

  最后要说的是临摹是手段,不是学书的最终目的。因为艺术是一种创造,要发掘和保护孩子们的天分、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发现有好几件作品虽显稚嫩,但有一种很多成人不具有的童趣、天真烂漫而显得可爱,很值得赞赏。我们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机械式盲目临帖,而忽视孩子表现其内心稚真想像力的一面,要多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们写出的每一幅书法作品,多鼓励,多引导。


 杨京耀 | 

评委


  第三届少儿书法展的投稿作品整体上有进步提高,作者创作认真,风格多样,內容丰富。有几点感想,一是参展作品楷书、隶书的比例较大,传统基础扎实,有很多的优秀作品,今后在创作中要重视落款形式,强化落款的丰富性。二、创作內容可以多样全面,选择格调高雅的古今诗、词、散文和文章等,追求书写内容的多样和精神高度。三、少儿书法创作在形式上要有新意,传统要学习经典传承经典,创作要立新意、新理念、新思想,尽量不要通俗化,让少儿书法创作充满天真和自然气息。


 桓国秀 | 

评委


  在第三届少儿展评审工作中能够看到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繁荣传承……
  虽然本次参展的作品较少,但较以往参展的主题范围有所扩大,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也能够凸显当下时代风采和创作精神。
  艺术教育将美好的种子播种在青少年的心里,鼓舞孩子们用艺术表达自我,而艺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基本功的练习,向古人学习,继古而求新,著名书法家王铎到老还在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希望小书法学习者们更不应懈怠。


 吴佩鹰 | 

监委


  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评审预备会确定评审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和工作人员组成,刘建平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陈萍、桓国秀、孙发祥、杨京耀担任评审委员;郭强担任监审委员会主任,吴佩鹰、罗洪担任监审委员;会议学习评审细则并强调评审纪律,指出青海省书法事业的长远发展要从娃娃抓起,评审工作即是重要导向与引领,务必要公正、客观、严格、认真。

  初评环节少儿组评选出220件、少年组评选出150件。为不断营造我省少儿书法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鼓励少儿学习书法的主动性,本届展览在原有入展标准下增设入选级别。复评环节两组评审成员再次进行交叉评选,终评确定:少儿组入展71件、入选109件,少年组入展52件、入选74件。副主席、秘书长郭强主持召开评审总结会,评审、监审委员各自发表评审感言,并就评审过程中凸显出的当下我省少儿书法学习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

  此次评审工作严格有序、公平公正,为今后我省少儿书法展览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省少儿书法事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片

评审简评-罗洪


  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评审工作于2023年2月6日圆满结束,本人有幸以学术观察员身份参与了这次评审工作的全过程,现就这次展览的评审工作及省垣少儿书法创作现状略作评议,谨供方家考量。


一、规范公正的评审流程

  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评审流程完全按照中国书协展览的评审流程进行,首先是成立了以刘建平副主席为主任的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评审委员会,下设评审组和监审组,负责整体评审和监督工作,另设学术观察员,对评审工作及创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这次评审工作按照初评、交叉互评、复评、终评四个环节进行,每一件投稿作品均隐去作者名款后进行编号,严格按实际创作水准进行评审考量,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透明。同时,担任评审工作的成员全部是省垣实力书法家,并且都是不担任少儿书法培训机构教师的书法家,减少了误判、错判的几率和发生人情稿的嫌疑。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当有学术争议问题时,评审委员会及时进行核实,勘误,研判,充分体现了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这次临帖展共收到投稿作品691件,是近年来青海省参评人数较多的一次书法作品展。截稿后,经对来稿资格进行审查,有27件作品因不符合征稿要求,被取消参评资格,有664件作品进入初评阶段。初评工作按参赛者的年龄分为“少儿组”和“少年组”两组进行初步遴选,之后两组交换评委,对“落选”的作品再次进行交叉互评,打捞相对优秀之作,有效地避免了因审美眼光和评审尺度的差异可能产生“遗珠”的情况。对进入复评环节的作品,评审组成员对每一件作品都进行了认真“审读”,根据控笔能力、书写的规范性和艺术创作水准进行复评,对部分作品中不常见的异体字的使用进行勘误、复查,对有明显笔误和错别字的作品进行了淘汰。本着培养新人,鼓励青少年书法创作的宗旨,共评选出入选作品306件(其中“少儿组”180件,“少年组”126件),入选率占总投稿量的46%,是入选比例相对较高的一次展览。终评阶段,终评评委对入选作品再次进行评选,确定123件作品(其中“少儿组”71件,“少年组”52件)入展入展18.5%。这次少儿书法展,整个评审过程阳光,透明,公正,规范,可以说是青海省近年来少儿书法创作水平的一次高质量检验和品评,入选作品整体上呈现出省垣少儿书法创作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参评作品的艺术特点

  这次少儿书法展的参评作品,从研习水平到整体的风格趋向,可以说反映了青海省少儿书法创作的综合水平和现状。从整体上来看,相比于上一届,青海省第三届少儿书法展有几个大的趋向和特点,具体如下:

  一是书体的多样性和取法的丰富性逐渐形成。作为少儿书法展,楷书作品的数量依然占比最高,但在楷书取法对象的选择上,除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些传统楷书大家外,不少创作者也在研习取法智永、李邕、虞世南、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王宠等书家的风格,魏楷一路也蔚为大观,从北朝碑版、摩崖石刻,到邙山墓志,学习者已渐具规模,许多作品使人眼前一亮。行草书作品多取法“二王”一路,苏轼、黄庭坚、王铎等风格面貌强烈的书风的研习者也不乏其人。篆隶书作品,汉代经典碑刻依然是主要的取法对象,也有研习秦汉简牍帛书以及清代碑学兴盛以来邓石如、何绍基、金农、赵之谦等清季书家篆隶书作品的作者。总之,从书体的多样性到风格面貌上都日趋丰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二是学习路子端正,取法高远,贴近古典文化品格。投稿这次少儿展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经典法帖上下功夫,踏踏实实临帖学习,手摩心追古人精神气象,笔意神韵,在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章法布局的参研学习上更为自觉,对作品的文化品格更为重视,书写内容也多为先贤经典语录,格言家训,唐诗宋词,历代佳联,有一位小作者抄录的是爷爷的自作诗词,更是使人欣喜,这一类创作内容上自作诗文的现象,今后的书法展览中要多加鼓励。中国书法是一个完备的文化系统,是一个书法家整体人格修养和道德理想的化身,而不是一门简单的写字“技术”,青少年书法学习中对文化品格的重视和培养,一种潜移默化的文明倡导,长远来看,是非常重要的,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三是“作品”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章法布局等形式因素的考量到书写材料的选择上,都更为成熟得体。受到成人书法展览导向影响,这次的投展作品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从纸张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大空间的分割处理上,多具有明显的“作品”意识。对联,手札,中堂,条幅,形式多样,落款和钤印也是毫不马虎,深思熟虑,作品风格取向上有意避免雷同,取法资源拉开距离,因章法布局安排不和谐而造成“硬伤”的作品不多见。小作者们对自己的参评作品整体气息的考虑更为在意,许多作品气韵通畅,书写精到,形式优美,赏心悦目。


三、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青少年阶段是艺术教育发蒙的黄金时期,《颜氏家训•勉学篇》有言:“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在这一关键的时段,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养成为文从艺的端正态度是尤为重要的。在如今信息资源异常发达,交流学习手段丰富多样的时代背景下,既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阔眼界视野,打开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思路,又要防止一些偏颇不良的习气浸入肺腑,使学习迷失于歧路。纵览这次少儿书法展的投展作品,尚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提升,学习方法和路径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些问题初露端倪,有些问题沉积有年,现结合参评作品,略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以期引起各方重视,使少儿书法教育学习始终走在正轨上。

  一是存在以“集字仿写”代替书法创作的现象。其症候之一便是正文的书写水平和落款的书写水平明显不一致。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书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长时段对经典法帖的深入钻研学习,在青少年阶段,临习数量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量变的积累才能引起整体书写水平的质变,但在某种浮躁心态的驱使下,某些作者不在日常书写上刻苦用功,打下扎实基础,而是走“捷径”,对某些书家作品进行“集字仿写”,反复练习之下,貌似逼真,其实这种书写水平是“虚”的,一旦到落款时,真实的水平便露了出来,正文和落款水平明显不符。书法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生的修持,在学习中,从家长到学生一定要端正态度,克服浮躁情绪,踏踏实实临帖,持之以恒,方可有宽阔的一条前路,智永“退笔冢”“铁门槛”的典故不防深深体味。

  二是取法路径偏颇,研习的法帖不适合少儿阶段书法学习的现象。从整体参评作品观察,书体选择上的多样性和取法资源的丰富性已大为改观,不再是写楷书则一大片欧阳询,写行书则一大片《兰亭序》,写隶书则一大片《曹全碑》的局面,但作为少儿阶段书法的学习,在法帖选择的共性与个性,热门和冷门之间要做好平衡,先求平正,再求个性,先求易识易学,再求古奥奇崛,受近年书法展览风气影响,在盲目追求作品面貌“个性化”的驱使下,也出现了许多非常冷僻的书法资源的学习取法,“少儿组”就有临习《中山王鼎》一路金文的,有临习《里耶秦简》一路隶书的,有临习《老子》帛书的,这些书法资源的学习不是不可以,但是不一定适合于书法的初学阶段,这些书体的学习取法是有较高门槛的,没有系统的中国书法史知识,没有对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史的深入理解,作为当下日常生活里已不再实用的一种书体,识别都会有较大困难,更遑论深入其审美堂奥,进行“书法创作”,把握其精微。一个汉字都没有认识几个的小学生,过早地去接触临习《中山王鼎》《里耶秦简》《帛书老子》,在学习路径上是失于偏颇的,一个过早选择的冷僻门径,对于少儿书法长远的学习发展也是不利的。作为书法学习初级阶段的少儿来说,还是选择以相对平正,易于识别的书体为易。

  三是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下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气。在这次展览作品的评选中,发现了好几例由家长或者辅导老师铅笔双钩暗打出轮廓,由学生填墨完成“作品”的情况,也有学生书写笔画不到位,由他者多处多次补笔完成“作品”的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事例,但见微知著,这些初露端倪的“小问题”有可能影响到一个孩子书法学习的“大前途”,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爱慕虚名,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气。希望引起少儿书法研习者,书法辅导老师,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以对自己负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的态度,摒除急功近利思想,端正学习态度,真正将书法学习的重点放到经典法帖的学习,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艺术个性的培养上来,中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历览前贤书迹神品,皆是品性端正、知行合一、学养深厚的大学问家最终成就了书法艺术灿烂奇异的境界,通过正确的引导,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一、评审委员会

   主任:刘建平

   成员:陈萍 孙发祥 杨京耀 桓国秀 

 二、监审委员会

   主任:郭强

   成员:罗洪 吴佩鹰

 三、学术观察:罗洪(兼)


相关推荐
总访问量: 5693858     文章总数:3093
参与评论: 109     总浏览量:5320580
观墨云版权所有Copyright2021-2025
中文网络注册实名:观墨云
粤ICP备20028477号